搜索方案
18211136692
首页
涉密类资质咨询
涉密信息系统集成咨询
涉密载体印制资质
装备保密资格认证咨询
装备承制资格认证咨询
涉密业务咨询条件备案
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咨询
GJB9001C质量认证咨询
GJB5000C软件成熟度咨询
GJB核心研发知识培训
IT类认证咨询
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评估CS认证
信息安全服务CCRC认证
Itss资质认证
ISO27001信息安全认证
ISO2000认证
CMMI软件评级
特种设备生产许可
保密产品
软件
硬件
成功案例
企业新闻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联系方式
组织机构
企业文化
成功案例
企业新闻
首页
>
成功案例
>
企业新闻
俄称中国是武器仿制大师 轻武器出口已成世界第一
2016-01-21 来源: 军贸圈 阅读: 1320
据俄罗斯军工综合体网站3月13日报道,当今世界武器市场是国际政治和经济等级的直观反映,强者卖,弱者买。在传统规则之下也有例外,比如中国。2013年中国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二经济体,却仍是武器购买大国之一。不过这也不算什么悖论,毕竟中国的数量优势很难转化为质量优势。中国国防工业虽然已经能够生产相当多的武器,但在智能军事装备方面仍然不足。
世界五强
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估算,2013年世界武器出口大国依次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德国,销售额高达2230亿美元,占总额的91%。其他大国还有荷兰、西班牙、意大利、以色列,他们在一些地区(南美)和细分(轻小武器、坦克装甲车辆)武器市场上起着显著作用。
美国军火工业以每年超过5500亿美元的庞大支出控制着全球将近50%的武器市场。俄罗斯排名第二,去年的销售额为79亿美元,军工领域的投入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中国现在的投入也超过了俄罗斯,但是武器出口销售却少得可怜,而且相关产品主要源自苏联当年援助的武器样品,只是稍微进行了升级,特别是卡拉什尼科夫系列自动步枪和T-56、T-70坦克的老旧型号。中国武器的主要用户在非洲和中东地区,最近40-50年来那里局部冲突经常不断,实际上都是游击战,因此对上世纪的武器有着自然的需求。
现代武器市场虽然没有忘记“游击战武器”,现在却在进行第二阶段的技术革命。特别是在高精电子武器装备部队之后,对新型电子战设备和部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需求已经跃居首位。
IT武器
如果说过去监视战场电子信息空间、实时IT目标指示和IT跟踪战斗情况,只是世界大国和欧洲发达国家重点关注和优先发展的对象的话,那么今天几乎所有国家都想拥有智能军事装备及其高新技术指挥系统,这在所有国际军事装备和武器展上都无一例外地得到充分的体现,参展商对这些武器和现代化作战指挥系统的需求占总需求的90%。但是反常的是,任何国家都不愿对外销售这些武器系统。上世纪末生产的、没有配备现代化电子装置的坦克、飞机、火炮和导弹系统可以随意购买,而新一代智能产品,特别是最新型电子战系统和部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却坚决不卖。原因很简单:类似系统能够确保当今军事大国和另外5-7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在其他所有国家面前的军事技术优势。在此方面,商业利益服从国家安全利益。
因此,如果说俄罗斯今天可以向中国出口S-300和S-400防空导弹系统,这些武器无论如何不能说落后,甚至反而可以说很先进,但是这些武器系统的电子设备保障,以及它们与航空兵、坦克分队和炮兵之间的IT协同,却必须由中国自行组织。从中俄各级领导人的会晤来看,中方经常提出购买俄方电子战和自动化指挥系统的问题。中国军方在此方面的自主研制暂时还没有好的结果。
仿制大师
中国是仅次于印度的俄武器进口大国之一。虽然不难发现,中国军方每年都在有计划地适当减少对俄军事装备的采购规模。俄军事科学院教授科久林在谈论中俄军事技术合作时指出,如果说以前对华供应量约占俄武器出口总额的60%的话,那么最近几年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12-15%。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是仿制大师。过去15年,中国投入大量资金借鉴俄军事技术。如果说中国以前还购买俄飞机和坦克的话,那么现在不仅已经能自行生产这些武器,贴上中国商标,而且还以较低价格向其他国家销售,争夺俄传统用户,首先是在东南亚。比如,中国歼-11歼击机与俄罗斯苏-27有惊人的相似之处,L-15-03教练战斗机酷似雅克-130,PHL-03多管火箭炮很像“龙卷风”。
这些武器以较低的价格挑战俄产品的优势地位,而且不只是在某些地区市场。说得客气一点,中国通过这种仿制武器已经在一些细分武器市场从俄手中夺走世界领先地位。比如在近战兵器和轻小武器弹药供应规模上,中国已经跃居世界首位,俄罗斯排名第二,美国第三。根据俄国防出口公司统计的2012年数据,中国类似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的产量是俄罗斯的2.5倍。
其他细分市场也传来了危险信号。比如马来西亚军方官员已经宣布,不再从俄罗斯为现役俄制歼击机购买零配件,中国已经向他们提出更为有利的条件。中国销售的显然是所谓的“仿制品”,虽然硬件相同,却没有数字化电子设备,后者只能通过俄罗斯补充。
中国防空系统
中国不仅出口质量不太好却很便宜的俄制武器仿制品,还实行保护主义政策。在签订武器合同时,除了广泛的补偿计划和针对性的优惠贷款之外,还向用户提出有利的能源、交通运输和社会项目。换句话说,中国正在做苏联当年做过的事情,大步迈向发展中国家。俄政治和军事分析所专家赫拉姆奇欣认为,人们有时候会忘记,武器贸易推销的不只是技术装备,还有政治影响力。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有15个S-300PMU2地空导弹营和4套指挥控制系统在保护北京、上海和其他工业中心免遭空袭。这是“金刚石-安泰”公司在防空导弹系统出口方面签订的最大合同。中国暂时还仿制不出这种导弹装备,不过这也只是暂时现象。
争夺印度市场
在中国有计划地减少购买俄罗斯武器之后,印度成为俄武器第一进口大国,占俄武器出口总额的25%。虽然印度也曾试图效仿中国,走仿制生产的道路,但在仿制俄武器方面并不成功。和中国不同,印度在国防工业新领域建设方面有许多困难,基本上被迫从零开始。然而,虽然印度仍在继续落实相当庞大的俄印武器合作项目,总共从俄采购(许可生产)230架苏-30MKI歼击机、1000辆T-90坦克、80架米-17V-5军用运输直升机、“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并且联合研制“布拉莫斯”超音速导弹,但是印度似乎已经准备减少采购俄武器。主要原因首先是竞争。
从美国到以色列在内的武器生产大国目前都在争夺印度市场。俄印一些武器项目已经承受不住如此激烈竞争的冲击。比如,印度已和美国签订一批C-130J军用运输机供应合同,计划在2014-2016年交货,从而使俄印MTA运输机联合研制项目蒙上阴影。美国已经开始量产的第五代轻型歼击机F-35同样也有出口版,这意味着俄印联合研制FGFA第五代歼击机的项目工作也有可能停止。赫拉姆奇欣指出,俄已经提供不出印军需要的武器,俄方推荐的产品仍旧源自苏联。因此对于波音公司去年赢得印度反潜巡逻机供应合同,夺得20亿美元的巨额订单,已经没人感到惊讶。
武器出口版图
不难看出,俄武器市场的地理版图明显向东南方向倾斜:中国、印度、马来西亚、越南、叙利亚、阿尔及利亚。两年前,阿尔及利亚通过75亿美元的航空装备合同,一度成为俄武器第一进口大国。越南通过前所未有的巨额合同,出资40亿美元采购6艘潜艇,从零开始为其驻泊建设沿海基础设施,打破了俄武器出口结构,使其重点开始向海军装备倾斜。此前在俄武器出口结构中,无可争议的“领头羊”一直都是航空装备(占60%),之后是陆军武器(占20%)、海军武器(8-10%)和防空系统(6-8%)。在南美地区,只有委内瑞拉大量购买俄飞机、直升机、坦克和轻小武器。其他国家,如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虽然也对苏霍伊和米格飞机感兴趣,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购买。这种兴趣暂时只是政治性的,无法转化为实际采购合同。(编译:林海)
版权所有 : 保密资质|涉密资质|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国家秘密载体印制印制资质|装备承制资格认证-北京为佳
京ICP备150365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