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1136692
首页   >   成功案例   >   行业新闻
二战陆战十大明星兵器系列之八——德国MG34/42式通用机枪
2018-06-22     来源:     阅读: 1402
本文为大漠单骑原创首发,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如需转载请务必取得本人同意,或得到本人投稿授权再使用。

德国的MG34式机枪在80多年前就牛得很,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种通用机枪,并最早大规模装备军队用于二战。什么是通用机枪?一句话就是轻、重、高射机枪通吃——既可使用两脚架、弹鼓作为轻机枪随班排作战;又可使用三角架、弹箱作为重机枪成为营连的支援火力;还可将三脚架转换成高射机枪模式,用于对空射击……而世界上的其他军工强国搞成通用机枪都是一二十年之后的事,还不一定比这“德国造”好。德国的MG34与其兄弟MG42开创了世界轻兵器发展的新纪元,其火力远胜于名气似乎更大的“捷克式”、“布伦式”、“歪把子”等轻机枪,又比“马克沁”、“哈奇开斯”等重机枪灵活轻便,在制造工艺上更是引领全球,在二战中一时无两,不愧是一代世界名枪之经典,入选二战陆战十大明星兵器理所应当。


德国MG34式通用机枪参数:自动方式为枪管短后座,口径7.92毫米(使用毛瑟7.92×57mm步枪弹),容弹量弹鼓50发/75发、弹箱250发/300发,空枪重12.1公斤/带三脚架19.2公斤,全枪长1219毫米,枪管长627毫米,枪口初速755米/秒,理论射速800—900发/分钟(改进型号中射速有达到1500发/分钟左右的),有效射程两脚架800米/三脚架1000米。
某种程度上说德国MG34式通用机枪是钻空子的产物,因为根据1920年1月正式生效的《凡尔赛条约》,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是禁止生产和装备重机枪的。这协约国(战胜国)为何将重机枪与其它陆海空重型武器并列对德国加以限制呢?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非也,这德国可是生产和使用重机枪的高手,德军在一战中大量装备国产仿制马克沁MG08式重机枪,数量大大超过协约国军队,防御正面每一百米就配置1挺重机枪。德军还率先采用重机枪“超越射击法”,给协约国军队造成重大杀伤,尤其是在索姆河战役中,德军重机枪一天就杀伤60000多名英军,这个战役 英法联军伤亡79万人,基本为德军重机枪和炮火所杀伤。因此,曾吃过德国重机枪大亏的英法美等国对此耿耿于怀,借《凡尔赛条约》一定要敲掉日耳曼的这一利齿。应该说德国开始还是遵守这一条约的,但随着纳粹势力的羽翼渐丰,对《凡尔赛条约》的限制采取渐进式、蒙骗式地突破,MG34式通用机枪正是在一背景之下桃僵李代。
MG34式通用机枪由德国天才枪械设计师路易斯·施坦格尔与海因里希·沃尔默共同研制,路易斯·施坦格尔曾设计过MG30轻机枪,这是一款不错的武器,称为MG34的鼻祖,因为他们是在MG30的基础上,又借鉴了当时优秀的枪管后座式原理的机枪,如丹麦的麦德森M1924、瑞士启拉利KE7、芬兰的拉蒂LS26等等,集众家之所长,于1934年设计完成了这一新型机枪,通过选型测试被命名为MG34通用机枪,由德国毛瑟皇家兵工厂投入生产。MG34通用机枪有许多开创性的闪光之处:设计有两脚架和活动三脚架,可以方便地在轻、重、高射机枪之间转换;采用开式金属弹链供弹,既可用50发/75发弹鼓(弹链置于弹鼓内),又可将单个弹链连接使用250—300发弹箱,且左右供弹都可以;枪管采用气冷散热,一旦枪管过热可以快速更换枪管,只需倾斜枪身扳动杠杆,枪管就会弹脱,不必用手接触炽热的枪管,可保持射击的连续性;一改重机枪的笨重,带三脚架全枪重不及马克沁重机枪的40%;主要零部件都很容易装卸,操作保养简单等等。MG34通用机枪面世不久,正赶上德国彻底撕毁《凡尔赛条约》,一切不必遮遮掩掩了,MG34迅速大量装备德军,德军各种装甲车辆也以此枪为车载机枪,共生产了35万余挺;德国空军还将MG34改型为MG81航空机枪,生产装备了46000挺。
二战前期,德军的步兵班基本都配备1挺MG34通用机枪,在实战中MG34以密集的火力和稳定的可靠性,成为德军步兵的火力支柱。根据德军的步兵班战术,基本是以机枪小组为中心展开战术动作:进攻作战中,由机枪首先占据有利的射击位置,正面开火吸引和压制敌人火力,步枪小组(冲锋枪手)由侧翼接近防御之敌,以近战武器消灭防线或据点中的敌人;在防御作战时,班防御正面会以机枪小组为中心,机枪火力扫射主要方向上的进攻之敌,步枪小组负责两翼安全以及对机枪的保护,消灭渗透突入之敌。德军步兵排连战术基本也是如此,只是集中放大而已。总之,德军步兵十分重视发挥机枪的核心作用以及对其保护,因为一旦机枪被摧毁,进攻与防御都会极其困难。苏德战争前期,苏军步兵与德军步兵在步枪、冲锋枪火力上相差无几,但苏军的轻重机枪火力都比德军的MG34差很多,加之德军更加训练有素,作战中造成苏军步兵伤亡惨重,这也促使苏军步兵大量装备易生产的波波沙冲锋枪,聊补机枪火力之不足。
德国MG34通用机枪好是好,但也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是制造工艺复杂,需要更多的熟练技术工人,需要耗费更多的原材料,造价一直居高不下,这就制约了MG34的产量,无法满足前线的需求,德国军方遂要求军工部门对MG34进行生产性改进。有意思的是取得改进MG34成功的人并非原创者或者别的枪械设计大师,而是德国金属冲压技术专家格鲁诺夫博士,他虽然不精通枪械,但熟知标准化批量生产的诀窍。格鲁诺夫博士的团队对MG34的零部件材料和加工工艺重新进行优化设计,一帮兵器外行居然鼓捣出了世界闻名的机枪,即1942年定型的MG42通用机枪。MG42的机匣、散热套筒等广泛采用冲压组件,大量减少了机床切削工序,这在世界机枪制造技术上是开创性的突破。­制造MG42的工时及原材料消耗只及MG34的50%,MG42的造价只有MG34的70%,这对于战时什么都缺的德国来说非常实际。

德国MG42式通用机枪。直观分辨MG42与MG34主要看枪管散热套筒上的开孔,MG42是长圆型,MG34是圆形。MG42的构造、性能与MG34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理论射速为1100—1500发(可调)/分钟;全枪重量减轻了0.6公斤,空枪重11.05公斤;可靠性更好,无论在苏联的极寒气候还是北非的炎热沙漠基本都不掉链子。但MG42的出现并没有完全替代MG34,之后MG34仍继续生产主要提供给装甲车辆,因为MG42的散热套筒是方形的,MG34则是圆形,在装甲车辆钢板上钻孔安装更方便,还有MG34在狭小空间中更换枪管也更容易。一般认为冲压加工的枪械不如精细加工的枪械漂亮,可好看不能当饭吃,支撑战争需要的武器都离不开数量,MG42通用机枪在至战争结束的近三年时间就生产了70多万挺,成为德军的主力装备,要知道德国同样大名鼎鼎的MP38/40冲锋枪共生产了7年多,也不过120万支。
看看德国MG-34/42式通用机枪要面对的敌方轻机枪:苏军主要装备捷格加廖夫DP轻机枪(即转盘机枪),口径7.62毫米,空枪重9.1公斤,弹盘容弹量47发,理论射速600发/分钟,该枪总体不错,但弹盘较宽携行不太利索,1943年之前的产品复进簧易出故障。英军主要使用布伦式MKI轻机枪,该货仿制于捷克ZB26型轻机枪,口径7.7毫米,空枪重10公斤,弹匣容弹量20—30发,理论射速500发/分钟,该枪虽久负盛名,但毕竟是1926年的产品,容弹量不多,弹匣在上方遮挡部分视线。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军主要使用沙捷里拉M1924/29轻机枪,口径7.5毫米,空枪重8.9公斤,弹匣容弹量25发,理论射速450发/分钟,与法军一样其战力平平。美军主要使用勃朗宁BAR1918轻机枪,口径7.62毫米,空枪重7.5公斤,弹匣容弹量20发,理论射速300—650发(可调)/分钟,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美国对参加二战明显准备不足,这款枪还是一战的产物,实际属于自动步枪,当轻机枪用勉为其难,唯一的好处是携行及行进间中射击方便。与轻机枪相比,重机枪的火力猛烈而持续,射线高射程更远,但普遍存在重量较大、移动不便的问题,一挺重机枪需要配备5—6名士兵。如苏军的郭留诺夫重机枪、英军的马克沁重机枪、法军的哈奇开斯重机枪,全枪重量均在40.5—49公斤,唯有美军的勃朗宁M1919A4式重机枪20.46公斤(这货是二战最好的重机枪)。以上重机枪的理论射速在300—650发/分钟之间,一般是弹带或弹链供弹,唯有哈奇开斯重机枪(小鬼子的92式重机枪仿制于此)是弹板供弹,战斗射速较慢。
通过对比技术参数,德军MG34/42通用机枪如作为班用轻机枪使用,比对手具有更加持续的火力优势,重量上基本差不多;如作为重机枪使用,射速仍大大超过对手,但重量基本只有对手的一半左右。敌方的轻重机枪与MG34/42通用机枪对射的话,是占不了一点上风;敌方重机枪转移阵地也比MG34/42慢许多,这在实战中是非常重要的。德军在使用MG34/42通用机枪还是有所区别的:通常作为连属重机枪使用的MG34/42,才配备三脚架以及加重枪管,机枪小组4—5人,因为需要更多的人携带弹药;作为班用轻机枪使用的MG34/42,只配轻型枪管以及弹鼓,以方便随班作战,机枪小组为3人。
凡在战场上碰到德军MG42通用机枪的人,无不对它的高射速及杀伤力刻骨铭心。当机枪射速超过每分钟1000发以上,人耳就无法分辨出“哒哒哒”的单个枪声,而是听到一种类似电锯锯木头或撕开大片亚麻布的“呲呲呲”声。对于苏军和盟军的前线官兵来说,MG42通用机枪这个特别的“呲呲呲”声就是死神的声音,因为德军MG42的射手就算是打一个短点射,也能射出七八发子弹,谁倒霉被招呼上了小命就难保,更别提长点射和齐射了。因此,美国大兵称MG42通用机枪是“希特勒的电锯”,苏军士兵称其为“亚麻布剪刀”。在诺曼底登陆作战中,德军大量暗堡中的MG34/42机枪造成登陆盟军的重大伤亡,滩头上一时尸横遍野。因此,MG34/42通用机枪还落了个恐怖的绰号,叫“人肉收割机”,有人说在二战中的所有枪械中,MG34/42通用机枪是杀人最多的,但未见具体数据支持,只能算是一种推理判断吧。

MG34/42通用机枪是厉害,但过分夸大甚至杜撰其威力则不足取,比如网络上就有MG42的“神勇”段子广为流传,一个是:“1943初突尼斯的凯瑟林隘道战役中,MG42首次投入实战就令2400名美军士兵立刻投降,被俘的美军士兵不停地说:‘这挺枪好厉害!’”这是二战中美军地面部队与德军的首次交锋,菜鸟惨遭老鸟修理,这一仗美军死伤6000余人,被俘4000多人,美军失利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战斗经验,训练不足,装备滞后,协同不畅,指挥混乱,一些部队被德军包了“饺子”。可要论武器厉害,德军的虎式坦克、88毫米火炮、俯冲轰炸机等更厉害吧?当德军的战俘不死也要脱层皮,美军不到弹尽粮绝是不会轻易投降的,单一个机枪就能让这么多美军投降显然只是一个“传说”。另一个段子也相当夸张:“1944年6月6日,诺曼底,一名叫海恩·塞夫罗的德国士兵和他的一挺MG42成了盟军的梦魇,这名士兵操着他的MG42机枪,在短短的9个小时之内,大批美军倒下,据称,当时这名士兵一共造成4184名美国士兵伤亡。后来海恩塞夫罗被美国人称为奥马哈海滩怪兽。”但据史料记载,在奥马哈海滩防守的是德军一个加强主力团4900多人,其中有两个炮兵营,机枪火力点碉堡就有80多个,海滩上还遍布地雷;6月6日在奥马哈海滩登陆的美军伤亡9000余人,其中阵亡2500人。可这天上地下海里都打成一锅粥了,谁给塞夫罗计算战绩还精确到个位数?美军伤亡的近一半怎会是一人所为(连塞夫罗本人都不认可),数千德军都睡觉了?奥马哈海滩长6公里多,美军再傻也不至于都拥向塞夫罗防守的一个点竞相送死去,这谎扯得也太离谱了,完全有悖军事常识。
在中国抗日战场上,也曾出现过德国的MG34/42式通用机枪,有文章说德国曾将MG34卖给过国民党军队,这恐怕是误传。由于德日同盟关系,1939年德国对中国禁运军火,而之前正是德国大力扩充军备的时期,德国不可能将先进而有限的MG34通用机枪外销,倒是卖给中国一些老型号的MG13与MG30轻机枪(所谓德械师的装备),因这三种枪外形都差不多,可能使人误以为是MG34。进入中国的MG34/42式通用机枪实际是由苏联政府提供,缴获于苏德战场,由于德制子弹不在苏军后勤供应范围,算是做个顺水人情,数量也不多。还有一种说法,1942年北非阿拉曼战役即将结束前,蒋介石曾派次子蒋纬国率团到北非,向英军索要了一批缴获的德军武器,其中有少量MG34机枪。当时中国大量使用或仿制德国毛瑟步枪,各兵工厂也仿制生产毛瑟7.92毫米步枪弹,MG34/42式通用机枪在中国倒也不愁没“饭”吃。
凡事有利就有弊,MG42通用机枪最大的短处也正是其长处带来的,就是高射速造成子弹消耗量巨大,需要德军后勤能够及时补给,实际上又较难做到。于是,一方面德军要求步兵班尽量多携带步机枪子弹(每个班增加到3000发左右),可士兵负重大了又会影响战术动作;另一方面德军要求MG42通用机枪的射手由射击技术好和有作战经验的老兵担任,以控制好长短点射、齐射之间的切换以及耗弹量,这也限制了高射速的发挥。所以,高射速对于机枪来讲是柄双刃剑,并非越高速越好,如果后勤保障不够强大的话,使用低射速的机枪则是更明智的选择。

美国勃朗宁M1919A6式机枪,实际是一种伪通用机枪。美军的后勤保障无疑是二战中最强大的,MG42通用机枪的耗弹量相对美军可能就不是个事。于是,对德军MG42通用机枪又怕又爱的美军打起了仿制的主意,欲用与敌人一样的利器去打击敌人。美国的兵工厂将缴获的MG42通用机枪大卸八块,照葫芦画瓢很快仿制出一款与MG42一模一样的通用机枪,除了口径改成美军的制式子弹标准,试制编号为T24通用机枪。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美国佬忽略了一条铁律——枪的设计必须按照子弹的规格走。美军的斯普林菲尔德7.62×63毫米步枪弹比德军的毛瑟7.92×57毫米步枪弹装药量大得多,这汉斯的小身板扛不动山姆大叔家的大麻袋,T24的结构裕度根本顶不住大威力子弹以及高射速的冲击力,T24通用机枪在试射中不仅时常发生卡壳,打齐射时更像野马一样乱蹦乱跳无法控制,最后这款不成功的山寨货也只能进入陈列室。可美军高层还不死心,又瞄上自家的制式重机枪勃朗宁M1919式,在加装了枪托、两脚架、提把等摇身一变成了通用机枪,1943年2月定型命名为M1919A6式。可依然是子弹的原因,M1919A6式枪身结构无法大动,“减肥”有限,这货在重机枪界算是“瘦子”,可要是划入轻机枪界又成了“胖子”,作为班用轻机枪使用近15公斤的重量仍显笨重,轻型枪管又易打热,更换枪管则需要两分钟左右,“魔改”得极不成功,以致频遭美国大兵吐槽,仅生产了43487挺。美军直到1957年,才拥有第一款真正的通用机枪M60式,比德国的G34通用机枪晚了整整23年。由此来看,提出通用机枪的概念或制造它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子弹、轻机枪、重机枪之间拿捏分寸,合理取舍,这方面德国的MG42才是祖师爷。
二战结束后,联邦德国(西德)国防军好歹于1955年成立(反对国家不少,可是老美的主意更大),库存的MG42通用机枪又成为西德军队的制式装备。为了配合北约军队统一采用美制温彻斯特7.62×51毫米步枪弹,1959年西德莱茵金属公司(毛瑟公司被其兼并)在MG42的基础上改型出MG1式通用机枪,好在这种美国子弹与MG42使用的子弹装药量差不多,新枪的结构不用做大的改变,只是调整一下口径和供弹装置即可。后莱茵金属公司又对MG1进行优化改进,1968年形成MG3式通用机枪。MG42血脉延续的MG3依然是一款经典之作,在国际军火市场十分走俏,被十几个国家军队列为制式装备沿用至今,各国众多的地方军阀、“山头帮”、“拖鞋军”更是将德国MG系列通用机枪视为干仗的好家什,在当今军事冲突的热点地区,仍不时能看到德国MG系列通用机枪老而弥坚的火爆身影。


版权所有 : 保密资质|涉密资质|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国家秘密载体印制印制资质|装备承制资格认证-北京为佳       京ICP备15036550号-1